梅州
侨乡村——走进客家人的梦想家园
侨乡村位于梅县南口镇,距县城12 公里。生态风景秀丽,民风纯朴,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,还有以“南华又庐”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围屋美轮美奂、建筑风格多样、各具特色。曾被认定为 “广东省古村落”,并享有“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”的美誉。后又被命名为“中国古村落(传统客家民居)”。
侨乡村引起影视界的关注,曾拍过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孝女彩金》等电影。侨乡村(原名南虎村),自明嘉靖年间(1507—1566)开村至今,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近代以来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洋谋生,因旅居海外华侨和侨脊众多。桥溪村——阴那山下的客家小桃源
桥溪村,是梅州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,与大埔县英雅乡接壤,位于广东阴那山五指峰西麓。桥溪村是梅州最能感受客家韵味,享受山村田园风光的地方之一。村子很小,作为阴那山里的一个山谷,仅有的一些平地就让给稻田和菜地了,聪明的山民们沿着山势开垦,硬是建造了不同形制的房子,几百年下来,形成了桥溪村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群,或依山就势,或筑台傍水,错落有致,高高低低,各呈胜场。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来兴建的继善楼、世德楼、宝善楼、世安居、宝庆居、祖德居等建筑,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,是一反围龙结构的大屋。
精美的建筑是桥溪村魅力的标志,小村另一个动人之处,是山青水秀,空气清新,桥溪村被称为“客家桃园”,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,更是一个绝妙的外景地,可以从不同角度摄取独特客家民居的神韵。松口古镇——客家人的不老传说
梅州最让人心动的,莫过于那拥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。她虽不像西安的街道那般古色古香,却处处有着动人的不老传说。
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,建制早于梅州,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,经千百年孕育,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。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“自古不认州”的盛名,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,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,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,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.梅州千年古镇松口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。河源
苏家围村——客家山歌醉人心
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,距河源市区约26公里。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,整个村子山水环绕,绿色相拥,环境优美,有“南中国的画里乡村”的美誉。苏家围民居不是人们常见的圆形围龙屋,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“府第式”围屋。苏家围还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,在这里,不光可以欣赏到秀美的乡村风光,还能亲身体会苏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。
苏围村,是回归自然乡村、品味客家文化和苏氏文化的好去处。苏家围是宋代大文豪的后裔居住地,是一个在历史长河里流淌的村庄。在这里,美丽的客家女和动听的客家山歌最值得欣赏。客家文化浓缩在这个小村庄里,客家古老民居、乡村性别男女、农耕农事长廊,游人体会的是客家的纯朴与自然。东江与久社河交汇于苏家围旁,营造了苏家围宁静、悠然的意境,那里的古榕、老屋、江风、竹韵、牧歌和野趣,造就了一个南中国的画里乡村。林寨古村——千年客家古村里看八古八奇
林寨古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。林寨镇兴井村内,拥有“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”的古村落。自古以来水上运输较为发达,船艇可通东江,是东江上游小有名气的客家水乡。
千百年来,随着村民的繁衍生息,客家传统文化在林寨古村得到积淀与延续,客家山歌、婚俗、祭祖、“打醮”、船歌、妇女哭嫁歌、舞狮、香火龙、农事节日、年宵喜庆等风俗,在林寨村民中代代相传。更为难得的是,林寨古村除了传承客家文化外,还聚合了广府文化、福佬文化乃至西洋文化,各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并存与融合。多种文化的融会贯通、演变流转,最终在林寨古村形成了“船艇上楼梯、蒲艾挂门楣、寿星遍乡里、木屐当马骑、摆指游河溪、龙王敢晒死、从不水浸街、火堆烧垃圾”等“古村八奇”的文化景观。韶关
仁化县石塘古村——雕刻着徽派印记的客家风情
石塘古村在仁化县城西南方19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之中,周围山清水秀,有一个有着悠久和光荣历史的古村落。石塘古村从明朝洪武年间始祖李可求由福建移居此地、开荒建房算起,已经走过了600多个春秋。600多年来它偏居一隅,风风雨雨走到今天,已显得沧桑与斑驳,甚至有些破旧,这片古村落,与村前横亘而过的公路相偎,更显得古朴与凝重。走入村中,仿佛时空交错,如果不是时而路过的村民,你站在古井旁怕是不知身在何处,若是再传来隐约的月姐歌声,你更会怀疑自己是否站在21世纪的门前。
在石塘古村,你可以发现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连成一片,时时展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与深刻的徽派印记。石塘古村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,与闽西、粤东的客家土楼建筑不同,石塘古村院落属于徽派建筑,由青砖青瓦砌成,高墙飞檐,堂皇美观。落到具体每一户,却又展现独特的魅力,正房、厢房错落有致,院落里面的每一个房间、厅堂、天井,都与走廊、巷道、楼梯相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