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欢迎访问广东景美旅游网!   我的旅游
佛山爸爸在父亲节带孩子去体验蚕桑文化寻找旧时记忆
2019-06-17 来源: 点击:

  6月16日是父亲节,很多家庭都是去上酒楼庆祝节日,祝福父亲。佛山有一群爸爸,却带着孩子来到有“珠三角蚕桑文化活化石”,也是目前珠三角唯一一家缫丝厂,学习蚕桑文化,体验蚕桑丝织技艺研学项目,寻找父亲儿童的记忆,过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节。




  2009年9月,“中国蚕桑丝织技艺”正式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第四批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。蚕桑丝织成为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。



  南海丝厂1966年创建,是珠三角仅存的一家缫丝厂,是珠三角蚕桑行业的活化石,先后荣“广东省科学大会奖”、“全国科学大会奖”等科研奖项,是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,是广东省首家工业科普教育基地。



  丝厂建成了集文化传承、传统缫丝工艺展示、蚕桑丝织体验、蚕桑博物馆、亲子教育、学生研学、文化旅游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研学旅游教育基地、亲子乐园。目前开设的研学课程有分辨蚕茧、制作蚕茧公仔、扎染、拓染、纺纱缫丝等。



  6月16日父亲节当天,来自顺德乐从的30多个家庭走进了南海丝厂研学基地,过一个特别的父亲节。在研学基地,小朋友们了解到了蚕宝宝的一生,知道了蚕的一生经历了卵、虫、蛹、蛾四个发育阶段,在大约28天的时间里,它们不断吃桑叶,不断长大,三次休眠,三眠三起,直到通体雪白晶莹,吐丝结茧。



  在蚕茧公仔制作研学体验项目中,小朋友们用蚕茧作原料,按照自己脑洞大开的创意,制作出各种工艺品,包括十二生肖、脸谱、各类卡通人物等。


  植物拓染让小朋友们眼界大开,他们没有想到平常的花卉蔬菜竟然可以将色素染在布上面,这是最古老的染整。小朋友将叶片放在棉布上,先用小锤子沿着叶片的轮廓敲击,至叶片的汁液流出,渗透进棉布。小朋友们轻轻揭下叶片,浑然天成的拓展作品就制作成了,植物完整的叶脉经络与颜色都印在布上。小朋友得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,纷纷与作品合影。


  在缫丝研学项目中,小朋友们与父母一起,体验缫丝中的混茧、选茧、煮茧、索理绪、缫丝的整个流程。他们用最古老的手摇缫丝机进行手工缫丝,将蚕茧的丝抽出来,整理出来,然后将丝瓷眼穿过去,缠在纺纱轮上。


   一位做老师的父亲说,在父亲节带孩子来参加蚕桑丝织研学课程,就是让孩子了解佛山的蚕桑文化与历史。明代佛山就成为广东最大的丝织业中心,到了清代道光年间最为鼎盛。佛山又以南海、顺德的丝织业最具规模,是广东省最著名的蚕桑之乡、丝绸重镇,曾创造“一艇生丝去,一艇白银回”的辉煌。


  不少爸爸小时候养过蚕,一名父亲谈到,他七八岁的时候,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,佛山仍然不少人家养蚕。饲养蚕是一项极其细致、繁重的工作,他小时候就经常晚上住在蚕房里守蚕,蚕食吓人,晚上要起来几次加桑叶,现在仍然能够回想起蚕吃桑叶的沙沙声,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催眠曲。  

更多
相关新闻